外贸职业生涯连载(1)–初入外贸圈

这篇文章最新发布在阿里巴巴外贸圈,本来打算在外贸圈上连载,可惜论坛规则改变了,新注册的用户不能发布主题帖。需要累计积分才可以,我可没有那么多闲时间来积累。就发布在自己的网站上了。原文链接如下:

http://waimaoquan.alibaba.com/bbs/read-htm-tid-3566281-fid-107.html

先来做个自我介绍。80年代最后一年出生,2011年市场营销大专毕业。做的都跟销售,市场有关的工作。

2011年到2013年,在武汉的一家摄影机构机构做网络运营,包括网站建设、seo、sem等,期间还参加过网络营销/推广方面的培训,不是一个机构的培训,而是公司在非本地的同行找了一个有经验的网络推广一对一的教我。

2013年到2015年在中国平安电话车险工作,职场地点在魔都上海,每日的工作就是给车险老客户拨打电话,让他们继续投保,通常是提前2个月就开始联系,大部分地区车险可以提前2个月投保。

2015年到2016年12月,在上海的一家装修平台做起了老本行seo,负责一个栏目的更新,因为是个大网站,其实我的工作更多是编辑,还有外推,seo是一个综合的工作,需要协调各方面的资源,小站还好,特别是大战,需要协调的部门很多。

2017年到2018年2月,这是我个人单干的时期,主要的业务是企业官网的建设、sem托管,另外,在机缘巧合之下,我接触到了支付行业,成立某品牌的代理商。可以获得不在职收入,这是我看好的原因之一,后来证明真是可以实现,不过需要前期的积累,我觉得不管做什么都是做市场。千万万语,最后一句话,就是满足客户需求,拿回客户的钱。商业的本质其实就是如此简单,但是需求往往是一个难以捉摸的东西。你可能说你的需求是钱,其实并不是钱,钱只是一个交换物体的媒介,你的需求还是会落实在一个具体的物体上。人们有着怎样的需求呢?这个问题早有人研究过,并且给出了答案:就是著名的马斯洛需求理论。

2018年3月份来到了制造业之都,有着世界工厂之称的东莞。这里曾经是xing都,不过随着政策的进展,这里已经没有这个现象了。奇怪的是,这里很少有城区和街道,反而是各个镇之间的联络紧密。每个镇上,又个各个村落。工厂密集,密集的工厂可以连接着上下游产业,这里大概是制造业发达的原因之一吧。试想,如果在内地的某个城市,你的供应商在遥远的广东,物流成本之高,效率之低,足以拖垮利润。

3月10号成功应聘了外贸业务的职位,这家公司位于东莞市黄江镇,主要生产led灯具。目前的主要市场集中在美国,在美国有着经销商网络,工厂的生产订单全部来自于美国。老板是个美籍华人,面试那天,前台人员告诉,刚好董事长前几天去了美国,由副董事长面试的我,副董事长是江西人,工程师出身,主要是负责生产,后来我得知,在业务方面他的经验也并不是很足,只是参加过几次香港展会,有些经验,工厂的大大小小杂事,除了业务之外,都由他全权负责。

他看了我的简历,简单聊了几句,似乎对我很满意。说实话,在东莞,由于制造业的发达,这里很多都只有初中毕业,大专以上的人,可以说上很有优势。他联系上了在美国的老板,加了vx,做了一个视频面试。老板看起来有50多岁,身材微胖,面试全程都是英文,问了我一些销售工作的经理,我都如实用英文做了回答。由于长期没有机会讲英文,期间卡壳,但是时间相隔也没有10秒。

英文对话交流,让我感受到了英文的直接,比如董事长名字叫做jack,在面试中,我毫不犹豫地喊出hello,jack,也没有觉得有什么异常,如果对方是一个在中国的老板,你直呼其名,总有点不太好吧。

面试通常是这样的:一开始是老板问你各种问题,后面就是老板问你要不要问他问他问题。

我问了2个问题:
1, are you satisfied with my english?
2,are you determined to hire me ?

当然,这个2个问题的答案是肯定的,后来他问我,要多久可以上班,我说考虑三天,3天以内给答复。这就是我初入外贸圈的第一次亲密接触。

文章写的很白话,希望在这里可以记录我的成长,未完待续,敬请期待。